收藏本站网站地图

欢迎光临无锡市奥曼特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051081000181

奥曼特

15年硅片清洗干燥解决方案综合服务商专注提供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一站式服务
奥曼特新闻中心为您实时播报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死穴在设备进口

作者: 编辑: 来源: 发布日期: 2018.09.19
信息摘要:
以中国半导体产业而言,最大的死穴在晶圆代工,封装测试,记忆体生产的敏感精密设备进口, 我们估计中国晶圆代工,封装测试,记忆体整合制造商将近有…

一、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中国电子、半导体产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死穴在设备进口

以中国半导体产业而言,最大的死穴在晶圆代工,封装测试,记忆体生产的敏感精密设备进口, 我们估计中国晶圆代工,封装测试,记忆体整合制造商将近有30-40%的资本支出,是购买美国的半导体设备,而其中20-30%的这些设备是短中期没办法由其他国家设备厂的产品所替代,禁令一旦发生,将重创中国晶圆代工,封装测试,记忆体整合制造产业,未来3年营收获利影响超过30%

无晶圆半导体设计受惠较大

我们认为,除了中国本土半导体设备厂商, 台湾晶圆代工及封装测试厂商将大幅受惠外,大多数的中国无晶圆半导体设计公司和产业, 因为产品不具敏感性,卖到美国市场的比重偏低, 又不需购买美国精密半导体设备来生产, 加上又有强大的替代性, 将是美国对中国贸易战下的主要受惠族群。受惠于遍地开花的各种物联网,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应用, 我们预估中国无晶圆设计产业未来8年的复合成长率将达到17%,是全球无晶圆设计市场8%成长率的二倍, 中国无晶圆设计产业自给率将从大约今年的 31%,提升到2025年的43%左右; 占全球的市场份额, 将从现在的17%提升到2025年的29%左右。

中国是全球最大集成电路需求市场,美国企业中国营收占比持续上升

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需求市场,全球半导体企业都极度依赖中国市场,而最主要的玩家则是在全球半导体产业处于领导地位的美国企业。根据美国半导体协会(SIA)、国际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WSTS)数据,2017年,全球半导体总销售额4122亿美元,其中美国半导体企业销售额高达1890亿美元,在全球占比高达46%。而在中国市场,美国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1%

大部分美国半导体企业的主要营收地均为中国,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2017财年,美光、高通、博通、德州仪器、赛灵思、应用材料、泛林等21家美国上市半导体公司企业总营收2231亿美元(含部分专利等非半导体收入),其中中国市场收入828亿美元,中国市场收入占比超过37%,其中,Skyworks(思佳讯)公司2017年中国营收占比高达82.65%




根据财报统计,2010-2017财年,上述企业总计中国市场营收占比从25%提升至37%,中美半导体产业的相互依存愈发紧密。

国内智能手机需求的基带芯片及射频前端对美企业依赖度大

国内智能手机对美依赖度最高的莫过于芯片及射频前端了,虽然华为在芯片端走的很快,自给率不断提升,但是通过P20 Pro拆机发展,还是大量采用了美光、德州仪器、Skyworks等公司的产品。

射频前端主要包括PASAW/BAW Filter,多路开关等元器件。这些元器件需要电路和工艺的协同优化,可以说是电路设计和Fab缺一不可。因为需要从工艺层面到设计层面都打通,所以技术积累需求极高且工程规模很大。目前射频前端最好的设计掌握在QorvoSkyworksAvago等美国公司手里。

国内智能手机在射频前端方面对SkyworksAvagoQorvo等美国企业的依赖度较高,以华为荣耀手机为例,Skyworks供应产品主要是射频前端模组(FEM),包括天线调谐器,射频开关,PA模组以及SkyOne系列集成化FEM,这些FEM在一部手机中的价值达到了8美元以上。

国内的三安光电及信维通信已经在大力发展射频滤波器及功率放大器了,三安光电计划投资333亿发展半导体化合物产业,信维通信联合中电55所,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季度已经实现小量出货了。另外还有卓胜微电子,主要发展射频开关及低噪声放大器,这几年发展迅猛,目前也在发展滤波器及功率放大器。

设备是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根本,中美半导体设备对美依赖度大

高端装备是发展半导体产业的基础,目前国内半导体设备这一块对美企业的依赖度还较高,每年都进口很多关键设备,如果美国半导体设备对中国禁售,会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不利。

       中国台湾、大陆和韩国成为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市场,超过日本和北美。SEMI 预计 2018年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还将继续增长 7.7%,达到 532 亿美元。其中韩国市场规模为 134 亿美元,中国大陆将突破至 110 亿美元,台湾则下降为109 亿美元。



目前中国半导体设备产业发展还很薄弱,但是近几年也取得了比较好的进展,如北方华创、中微半导体等,都实现了国产替代,其中中微半导体的MOCVD设备及半导体刻蚀机,更是取得了较好的突破。

中美贸易摩擦,中国电子、半导体产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美国的贸易保护,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不利于推进产业发展,提高关税会导致商品价格增长,但最终都转嫁给消费者买单,抑制需求,导致产业增长放缓甚至下滑,对双都是不利的。

目前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整体处在起步阶段,较为薄弱,仍缺失竞争力,需要奋起直追。在CPU、逻辑电路、存储器、设备、材料等领域,中国还没有进入全球排名前20的企业。

中国电子、半导体产业发展之路任重道远,目前虽然薄弱,但是具备一定的技术、资金实力,再加上经历这么多次的中美贸易摩擦事件,会加大发展力度,实现自主可控,目前中国正在通过一系列措施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包括万亿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有望年内设立,大基金二期有望撬动超万亿的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大力度税收优惠,符合条件的集成电路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5年,制造业增值税税率由17%降至16%等。

综合分析,我们认为,此次的中兴事件,包括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国内的电子产业短期会受到影响,中国智能手机芯片及射频前端、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高性能模拟/混合信号电路及半导体设备对美依赖度较高,摩擦升级会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不利于国内电子产业的发展。但是也会带来发展机遇,中国电子产业已具备一定的资金、技术实力,再加上经历这么多次的中美贸易摩擦事件,会加大发展力度,逐步实现自主可控,看好设备、存储、射频前端、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等国产替代机会,受惠厂商:北方华创、晶盛机电、中微半导体、兆易创新、三安光电、信维通信、卓胜微电子、扬杰科技。

二、贸易战升级下通信行业走势分化

美国禁运若实施将导致两败俱伤,最终将走向和解。我们认为美国商务部对中兴通讯的权限禁令若不能在1-2月内达成和解,会对中兴的通信设备和手机业务产生一定影响。中兴通讯约有25%30%的元器件由总部在美国的厂商供应,中兴通讯需要的高速ADC/DAC3D MIMO芯片、调制器、高性能锁相环、中频VGA等产品,目前暂时没有国产芯片厂商可提供替代品。据了解,中兴备有供2个月左右生产的零部件存货,若不能尽快与美国政府达成和解,会影响其相关业务。同时,若禁运实施,对部分美国企业也将产业巨大负面影响。目前与中兴合作的美国企业众多,最近几年来,中兴通讯已经在美国芯片和美国设备上投入140亿美元,并为美国市场直接和间接地创造了20000个就业岗位。从中兴通讯北美供应商情况来看,2017Oclaro中兴采购占18%营收(1.05亿美元)Acacia中兴采购占30%营收(1.16亿美元),同时大部分北美光通信、射频器件、处理器厂商在中国地区的营收增速超过30%。如果禁运实行,对中美两国将是两败俱伤。我们认为,此次禁运正值中美贸易战之际,美方以此作为谈判筹码的可能性极大,根据类似历史案例,最终在双方政府的干预下将走向和解。

                                                       

       我们认为中美贸易摩擦背后是科技和战略主导权之争,此次中兴事件并非独立事件,未来存在继续升级的可能。如果中美两国贸易战继续升级,对未来通信行业各板块的影响不一,走势可能出现分化。

光纤光缆或受积极影响:从行业的子版块来看,中国对美采取反倾销政策的主要是光纤光缆及光纤预制棒行业,原有反倾销政策将在2018年到期,若美方对中国信息技术领域加征关税,我国大概率延续反倾销税政策。

目前北美光纤光缆市场被康宁、OFS等龙头企业垄断,国内光纤光缆企业对美出口量较少。若美国加征关税,有望推动光纤预制棒价格进一步上涨,从而推动下游光纤光缆价格稳中有升。对中国光纤光缆企业出口影响有限,整体将对光纤光缆行业带来积极影响。亨通光电、中天科技海外收入占比较小,受政策直接影响不大,若价格上涨,则直接带动利润上涨,对国内自主光棒企业可谓利好。

光模块行业短期承压,长期看利好上游自主芯片技术突破:目前我国光模块行业高端原材料芯片仍依赖进口,海外芯片厂商议价能力较强。中国光模块/器件厂商高端产品成本端较刚性,若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光模块加征关税,中国厂商或将分摊一部分税收负担,对厂商盈利能力带来一定影响。从国内光模块龙头中际旭创来看,其73%的产品销往海外,大部分为美国数通中心,因此对中际旭创影响较大。但目前北美光模块厂商,包括AAOIFinisar等,均在中国境内设有代工厂,若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光模块加征关税,美国企业盈利能力同样带来影响。

从长期来看,国内光器件龙头企业有望在国家政策(例如《中国光电子器件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资金等资源支持下,实现上游自主芯片技术突破,降低对海外厂商依赖度。因此利好向上游突破关键芯片及部件(包括高速光电芯片、通讯芯片等)企业,加速自主研发和国产化替代,建议关注光迅科技。

三、贸易战对云领域影响非常有限,建议关注自主可控和网络安全版块

国内对外资云计算公司的监管,主要是出于国家安全战略和行业监管的选择:在国内云计算市场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国家产业政策部门,对云计算领域的监管,主要经历了两个重要的阶段:

(1)2015年12月,工信部发布《电信业务分类目录(2015年版)》,明确将云计算及服务,划归为第一类增值电信业务,实行许可制度。港澳台地区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可依据相关的规定和程序,在境内设立合资公司(持股比例不超过50%),申请经营IDC业务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而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业务,按照WTO承诺,不属于WTO承诺简章表中的业务类型,因此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业务原则上,也并未对外资开放。

(2)云服务牌照许可制:根据工信部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清理规范互联网网络接入服务的通知》表明,云服务作为IDC新的业务形态进行许可,从201811日起,必须要获得相应的云服务许可,才能开展相应的业务。截止到201848日,共有196家国内企业获得云服务牌照。

备注:根据《电信业务分类目录(2015年版)》规定,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属于第一类增值电信业务,且也包括互联网资源协作服务业务,比如通过互联网或其他网络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协作共享等方式,为用户提供的数据存储、互联网应用开发环境、互联网应用部署和运行管理等服务。

我们认为,国内相关部门,对外资云计算厂商的监管,更多出于国家信息安全战略以及电信行业合规监管的选择,监管政策是鼓励外资云计算厂商与国内合作伙伴合作,共同培育和支持整个国内云计算产业的发展。一系列产业监管政策的推出,更多是一个对行业监管与时俱进的过程,通过亚马逊AWS大中华区、微软云等快速增长的势头来看,行业监管政策并未对外资云计算厂商的经营规模进行限制。

我们从全球公有云竞争格局,以及全球化布局公有云业务的阿里云、腾讯云的营收结构来看,最终对中国云计算领域公司整体影响有限:根据Gartner对全球2016年公有云市场的统计分析来看,亚马逊AWS占据了44%左右的市场份额,第二到第九名合计占有19.2%,国内企业中只有阿里云占比3.05%,排全球第三位。从云计算产业发展的时间、市场成熟度、竞争厂商的竞争力等,美国市场上,本土公有云供应商整体上会显著优于国内厂商。阿里云2017年全球化布局加速,在全球范围内,在17个地域开放了34个可用区,成为亚洲唯一能与美国云计算巨头抗衡的云计算厂商。017年,阿里云在海外市场的营收规模同比增长超过400%,但其绝对数额仍然较小,从客户结构来看,阿里云在东南亚、美国市场,更多只是承担国内企业全球化布局的需求,如游戏公司在全球开展业务等。

因此,我们认为,若美国市场对阿里云等云计算公司,推出限制其发展规模,意义有限,对中国云计算领域公司整体影响将会很小。

自主可控是大势所趋,相关高技术产业升级、国产化势在必行:从中兴事件以及美国可能对云计算等高技术领域的可能限制,针对网络安全、高端服务器、芯片等技术和产品的国产化是当务之急,自主可控是大势所趋。我们看好,在国家信息安全战略、云计算产业政策、基金的支撑下,依托国内庞大的市场规模,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高端服务器等产业和公司的发展。

综上,我们认为,美国针对云计算领域的可能限制,对国内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整体影响非常有限,继续看好国内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的势头。同时,中美贸易战,特别是针对高新技术的限制,进一步凸显了自主可控、网络安全的重要战略价值。


咨询热线

051081000181